1、完成放射科规培
2、参与一线值班
3、掌握放射医学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独立发放CT、MRI报告
一、东莞市肝胆医院简介
在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有一家闻名全国的基层医院——东莞市肝胆医院,她是全国基层公立肝胆医院。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胆囊疾病研究所——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结石分类型智能化胆石主题博物馆——人类胆石博物馆,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致力于胆囊疾病研究的国家生物样本库。
东莞市肝胆医院前身是东莞市南城人民医院,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与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是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普教育基地。医院2016年增挂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牌子,2010年、2017年、2020年和2023年先后建成人类胆石博物馆1.0版、2.0版、3.0版和4.0版。2020年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医院,2022年增挂东莞市肝胆医院牌子,成为全国第四个公立肝胆医院,全国基层公立肝胆医院。2023年6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生物样本库建库(国科遗办审字【2023】BC0037号),建成中国的胆石病生物样本库。
医院的学科——胆石专科,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含港澳台)及美国、法国等医疗发达国家,被全国近200家医院、1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参观交流。医院的“科研、临床、科普、教学”四轮驱动的全链式创新服务模式分别被新华社3次,央视、健康报各5次专题报道,被南方日报社、广东电视台、东莞电视台、东莞日报社等国内官方媒体、新媒体累计面报道400余次。医院在自主创新19项特色技术及一系列专利、软著加持下,建成精巧“取石”,科学“防石”独特的“南城防治结石体系”,“有结石到南城”家喻户晓,胆石专科的创建之路和成果获得行业内外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4万㎡,医院编制床位数350张,开放床位350张。规划建设中的二三期院区,计划投资12亿元,投入使用后建筑面积达到11万㎡, 560张开放床位。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拥有科研型核磁共振、CT(3台)、百级层流介入复合手术室(DSA),高能量共聚焦超声(海扶综合机),融合超声、心脏超声、产科超声、术中超声、内镜超声、腹腔镜超声等多种高端超声设备,支气管镜、腹腔镜、胃肠镜、关节镜、胆道镜、宫腔镜、椎间孔镜、椎间盘镜、输尿管镜、肾镜、膀胱镜、电切镜、阴道镜、耳镜、鼻镜、手术显微镜等满足全身各相关器官、含小儿内镜的各种类内镜设备以及各种碎石机、超声刀、等离子等动力、止血装置。还拥有超皮秒激光、黄金微雕射频治疗仪、360光电平台,生化免疫模块、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多功能染色机、全自动病理组织脱水机、莱卡石蜡切片机等先进的医疗美容、检验、病理诊断设备。
医院学科设置齐全,重点突出,专科特色明显,创办了含全国知名的胆石专科在内的,能够服务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有38个医学专科,以及能够满足急诊、急救和健康保健需求的以医院领导为主导的“八大医学中心”。
医院是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结石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东莞市结石防治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保胆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微创技术培训基地以及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临床应用示范中心培训基地。医院拥有60余项国家专利,12项国家医学知识产权软著,有4项广东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医院获得广东省科研成果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4项,在研省市级科研项目15项,出版、参编医学专著7部,近5年发表论文70余篇。
医院以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为引擎,以肝胆外科为龙头,以内镜微创精准可视化诊疗为主线,已互补性地打造出消化内科、眼耳鼻咽喉科、骨关节与脊柱微创内镜外科、重症医学科、综合介入科、海扶微无创医学中心等被人民群众高度认可的优质学科群,同步建设高水平的影像、超声、医学检验、病理、手术麻醉等支撑学科的骨架网络形成。
展望未来,医院将在钟世镇院士工作站、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东莞市肝胆医院、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胆石病生物样本库齐齐落户的基础上,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与设备,与院士团队进一步深度合作,攻关临床与科研、科普与教学齐头并进,在临床技术上,向“专、精、特”持续发力,在全流程优质服务上,向无缝隙、舒适化闭环上花功夫,向精细化、现代化、智慧化管理上要效益,把医院建设成为“两院一所”的研究型微创特色三级甲等肝胆医院,向粤港澳大湾区有影响力的肝胆医院不懈努力。
已建成的医学专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胆石专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甲状腺乳腺普胸外科、烧伤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脊柱与关节微创专科、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海扶微无创医学中心、综合介入科、手术麻醉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专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儿科、儿童保健科、重症医学科、肾病科、风湿免疫科、医疗美容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不孕不育专科、检验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
已建成的八大医学中心:急诊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海扶微无创医学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
二、人类胆石博物馆简介
人类胆石博物馆是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东莞市肝胆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历时10余年潜心研究,致力于攻克“胆石症”这一常见疾病而精心打造的集胆石症“科普、教学、临床、科研”为一体的医学类智能化结石分类型专业博物馆,是东莞市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通过不断探索,先后建成博物馆1.0、2.0、3.0、4.0版,得到全国业界、学界以及主流媒体的广泛广泛关注,央视一套、二套先后多次做专题正面报道,是东莞市人民政府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普教育基地,正在创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展馆现一馆两区,分别位于东莞南城红棉路1号和鸿福路91号,总面积约1100平米,分为胆石史记、胆石圣殿、人机对话、肝胆注塑模型、动漫模拟、数字拓展、技能培训、3D器官模型等展区,未来将达到2000平米。
(一)中国胆石主题博物馆,撰写胆石“百科全书”。从2010年开始保存结石样本,在病房外建设“胆石文化长廊”,到2016年将标本集中呈现在医院大厅建设“胆石博物馆”展厅,再到如今专门修建3.0和4.0版展馆,东莞市肝胆医院10余年接力建成人类胆石博物馆。该馆将人类结石、肝胆、胆道、血管、手术等,用实物、视频、图文、VR系统等现代化展陈技术加以展示,像胆石百科全书一样,助力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学科普。
(二)全国胆石科研样本库,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历经10余年,馆藏7000余人份胆道结石标本,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结石样本按照成分类型竞相分类摆放,让公众了解胆石形态以及胆石的成分,并于2023年6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生物样本库建库。
(三)全胆石病症展示区,了解取石术前世今生。展馆权威整理介绍现代胆石手术的由来,揭开从古至今胆石手术的神秘面纱以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同时,通过3D打印模型展示区,逼真地展示肝脏及肝内外胆道、血管结构。展示的模型均根据人体薄层CT数据建立,清晰显示出肝脏的血管系统和胆道系统,展示的病例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肝脏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等,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导航肝脏复杂肿瘤的手术。
(四)粤港澳大湾区肝胆科普前沿阵地,创新开展健康教育。胆石博物馆这类垂直类医学科普基地能为当地市民带来鲜活的健康教育、科普体验,通过全民参与,实现全民健康。以展馆为平台,不仅通过声、光、电技术展示结石症的前世今生、预防治疗,还开展健康教育巡回演讲、举办学术会议、主题党日交流、未成年人素质拓展等科普活动形式,如常态化开展的未成年人健康素质教育拓展活动,每期活动约50名学生及家长参加, 在腹腔镜模拟训练器下体验现代微创内镜手术,如内镜下夹黄豆、穿针、缝合、打结、剪线、剥葡萄皮等一系列外科基本功操作,同时利用3D图文、胆道漫游、胆道VR技术与市民互动,眼球冲击加强了科普效果,一改以往教条式教学,创新医学科普形式。
(五)较有潜力成果转化中心,医院工作全链提升。为发挥该馆在医院发展中科普、教学、临床、科研四位一体的全链提升作用,该馆还创新研发胆道结石及泌尿系结石全息手术动画系统、虚拟现实示教系统、3D 解剖模型体感交互系统、内镜微创手术体验基地、多功能媒体电教室等。通过科普让患者明预防、懂治疗,通过教学让医护更进步、更专业,通过临床让展馆更丰富、更专业,通过科研让成果更具价值、更有意义。
自建馆以来,参观受益市民群众超400万人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学界专家300余批,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培养、专科医生培训、高级别培训班超过100场次,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21次,入选全国性会议及国际会议大会交流5次。
该馆现已成为东莞市相关单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南城街道、东莞市肝胆医院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是东莞市企事业单位党建活动鲜活样本,也是东莞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周末、节假日休闲、溜娃,甚至接待探亲来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优选场所。
三、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简介
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下称“研究所”),于2016年1月经东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是一所以“胆囊及胆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与胆囊、胆道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产学研相结合的医学研究所。研究所是东莞市肝胆医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在广东“卫生强省”战略和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大环境下,历时10余年,在内镜微创胆石专科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医院、专家建设而成。
研究所在结石防治领域,探索“临床、科研、教学、科普”四轮驱动创建名优学科模式,有全球的结石分类型智能化人类胆石博物馆,参观受益群众超400万人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来访学者、专家、科研院所及医院领导300余批,开班未成年人健康教育100余场,为打造精准可视化结石防治平台作出了不懈努力。随着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研究所现已启动向中亚地区进行学术推广,为中国原创的保胆取石理论走向世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鉴于目前我国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约为10%,近年有上升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高。长期以来,由于胆囊被切除的原因,人类对胆囊的认识局限,胆囊的大部分生理功能仅处于推测阶段,现阶段胆囊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治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或争议。研究所的成立,旨在以本研究所为平台,展开胆囊、胆道结石的病因、病理、生化、药理、代谢、手术的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胆石症诊治科研中心,创建全国胆石症专科联盟,对揭开胆囊的神秘面纱,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与研究所签约知名专家有: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钟世镇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刘衍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毅教授等。在签约专家的带领下,研究所分设6大中心:临床医学诊疗研究中心、基础医学研究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学术推广中心、医学科普中心和医学教学培训中心,同时建有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高起点上加强了学科带头人智库。在众多院士、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所正开展基础与临床医学、转化医学、数字医学、教学培训等一系列科学研究。2023年6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生物样本库建库(国科遗办审字【2023】BC0037号),为胆囊疾病研究所进一步开展更深层次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